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改革推进 突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

皇家资本 2023-04-09

据《中国经营报》2023年4月7日报道:银保监会近日公示《2023 年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(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)部门预算》(以下简称“《预算》”),表示机构改革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。

《预算》指出,2022 年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(银保监会)全系统全年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4620家次,处罚责任人员7561人次,罚没合计28.99亿元。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统计发现,近年来上述3项数据连年攀升。

记者采访了解到,2022年信贷业务、内控管理等依然是监管重点关照的核心领域。同时,近年来针对数据报送与数据治理、保险与理财业务等领域罚单也有明显上升趋势。
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《预算》中同时指出,2023年将“突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”。据记者了解,2023年仍或有部分中小银行经营承压,且存在区域分化的特征,辽宁、甘肃、内蒙古等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多。业内人士建议,应以风险化解和补充资本金为契机,继续推动省内城商行并购重组,以省联社为主体推动农合机构的整合。同时,建立推动优胜劣汰的银行退出机制,借鉴日本经验,完善同业互助拯救、破产处置规范化流程等制度。

处罚力度连续3年提升

根据公示数据,2022 年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(银保监会)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持续加强金融监管,强化监管问责,全系统全年共作出 9914 件行政处罚决定,同比2021年的7812件行政处罚决定增加26.91%

银保监会自2018年合并后,从2019年起在年度预算中公示年度处罚情况,至今已持续4年,根据处罚数据对比,4年来处罚力度不断加大。

经记者统计,2019年至2022年,全系统全年共处罚银行保险机构分别为2849家次、3178家次、3870家次、4620家次;2020年至2022年,分别同比增长11.54%21.77%19.38%

2019年至2022年,分别处罚责任人员3496人次、4554人次、6005人次、7561人次;2020年至2022年,分别同比增长30.26%31.86%25.91%

从罚没款项来看, 2019年至2022年,全系统分别罚没14.5亿元、22.75亿元、26.99亿元、28.99亿元; 2020年至2022年,分别同比增长56.90%18.64%7.41%

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(以下简称“普华永道”)相关数据统计显示,2022年,银保监会开出罚单数量前三事由分别为“贷后管理不到位/贷款管理不到位”“贷款三差不尽职”“违规发放贷款”。

金融监管专家周毅钦告诉记者:“近年来,我国银行业监管呈现高压态势,大额罚单接踵而至,处罚力度不断加强。从监管重点来看,像信贷业务、内控管理等依然是监管重点关照的核心领域,保持极高的关注度。”

他同时表示:“近年来,针对数据报送与数据治理、保险与理财业务等也有明显上升趋势。例如,2022年对银行业数据报送、数据治理相关的处罚持续加大,连续开出多张大额罚单,凸显出数据报送和数据治理工作的重要性。保险与理财业务也是紧随着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,监管检查越来越严格,理财公司等新兴机构也已经接到多批次罚单。另外,关于票据业务、关联交易、同业业务、存款业务等也是监管常见的核查重点。”

另外,据普华永道统计,2022年,从银保监会罚单数量来看,从高到低的机构类别依次是农村商业银行、国有商业银行、股份制商业银行、村镇银行、农村信用社、城市商业银行。其中,被处罚的农村商业银行386家、村镇银行195家、农村信用社131家、城市商业银行89家。

“划线”中小银行风险管控

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(银保监会)指出,2023年将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检查、专项检查和线上检查等,突出中小银行改革化险。

记者注意到,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及“2023年执法办案项目实施将总结以往经验,优化实施组织形式,统筹组织部分地方中小银行交叉检查,提高现场检查的独立性。”

中金公司研究部银行业团队表示,展望2023年,考虑到过去五年的风险处置经验,预计中小银行的风险暴露应有区域分化、有序处置两大特征,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有限。央行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评级结果显示,2021年四季度参评的439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中,316家高风险机构资产规模占比仅1%,均为中小机构,区域主要分布于辽宁、甘肃、内蒙古、河南等省份。

某北京地区股份制银行人士表示,中小银行风险呈现区域化特征,一个原因是与地方政府债务捆绑,由于政商关系密切,中小银行是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,也是政府举债的主要对象,从而导致银行贷款集中度过高,这既加重了政府偿债压力,也加剧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近期发文表示,我国中小银行股东资质相对较差,股权结构分散,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较为突出,加上经营限于本区域,地方政府不当干预时有发生。当前,我国中小银行的业务空间受多方挤压,资产负债表存有脆弱性,信息透明度偏低,外部约束不充分,相对更容易发生公司治理方面问题。

一位北京地区专注金融领域的高级合伙人律师告诉记者,以其承接案件经验来看,部分中小银行风险事件背后存在地方政府干预,合理梳理建设地方政府与地方银行的关系至关重要。

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告诉记者:“近年来,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了快速发展,截至2021年末已经超过4600家,其中约有4000家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。但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,银行业经营中积累的问题已经开始陆续显现,特别是由于疫情冲击,银行业经营压力加大,一些经营压力较大的银行风险也加速暴露。例如,一些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失衡、公司治理机制缺陷严重、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、跨地域经营问题突出等。此前,监管部门已经相继处理了多家银行风险事件。”

“但整体看,我国中小银行的经营稳健,风险可控。特别是近年来在监管部门介入下,通过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、推动不良资产处置、多渠道补充资本、优化机构布局等方式推动了中小银行稳健经营。”梁斯补充道。

陈道富发文建议,应合理确定中小银行的性质,适当拓宽组织边界,明确中小银行属于特殊功能机构,是持有“有限牌照”的“非营利”组织,以风险化解和补充资本金为契机,推动省内城商行并购重组,以省联社为主体推动农合机构的整合,多种方式提升村镇银行的整体功能,减少中小银行的法人机构数量,拓宽组织的区域边界,使行业竞争适度。

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建议,应借鉴日本经验,在加强中小银行监管的同时,完善中小银行互助拯救及破产处置制度,包括同业互助拯救、破产处置规范化流程制度及清算机构建设等,预告不良信息与应对措施。

中金研究部银行业团队建议,建设推动优胜劣汰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。观察海外市场,银行机构间的兼并收购相当常见,建立推动优胜劣汰的银行退出机制有利于金融风险出清,激励机构追求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逐利,同时有利于推动优质银行估值抬升。

梁斯告诉记者:“未来,应继续通过改革的手段,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的原则推动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治理工作。助力中小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,优化业务布局,避免盲目扩张。同时,在资本补充、不良处置等方面继续进行引导和帮扶,推动中小银行健康、稳健发展。”本报记者 慈玉鹏 编辑:曹驰 校对:颜京宁